早申请类型 | 特点 | 是否可撤销 | 结果通知时间 |
---|---|---|---|
EA(Early Action) | 无绑定,可同时申请多所学校 | 是 | 12月中旬 |
ED(Early Decision) | 有绑定,只能申请一所学校 | 否 | 12月中旬 |
REA(Restrictive Early Action) | 无绑定,但不能申请其他学校的ED项目 | 是 | 12月中旬 |
RD(Regular Decision) | 常规申请,没有时间限制 | 是 | 次年3月或4月 |
最近有位朋友跟我吐槽,说自己申请了美国大学的ED,结果没被录取,而同学申请RD反而拿到了offer,这让她特别崩溃。其实这种情况在美国大学申请里并不少见。今天咱们就聊聊美国大学的早申请制度,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差异。
先说说为什么有人会选ED吧。ED听起来很诱人,因为它承诺如果你被录取,就必须去读这所学校,但学校也必须保证录取你。听起来是不是很公平?但问题来了,如果学校觉得你的材料不是特别突出,他们很可能直接拒绝你,而不是给你机会去RD再试试。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学弟,他申请了一所排名靠前的文理学院,因为觉得自己背景一般,所以选择了ED。结果面试时表现得有点紧张,文书也没写出彩,最后被拒了。当时他整个人都懵了,因为他已经放弃了其他学校的机会。
相比之下,EA就显得宽容多了。EA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没有绑定效应,你可以同时申请好几所学校。我的表妹去年申请的就是EA,她一口气提交了五所学校的申请。结果最后她拿到了其中三所学校的offer,然后挑了自己最喜欢的一所。她说:“EA真的给了我更多选择权,而且学校在评估时也不会像ED那么苛刻。”
不过,EA也有它的规则。有些学校提供的EA是限制性的,叫REA。这种类型的EA虽然不要求你必须去读,但你不能同时申请其他学校的ED项目。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绕?我有个朋友就踩过这个坑。他本来想申请一所名校的REA,结果一时疏忽,又申请了另一所学校的ED。后来他被REA的学校拒绝了,后悔得直拍大腿。
当然,最自由的选择还是RD。RD就是常规申请,没有任何限制,你可以随便挑学校,也不用担心被绑死。但问题是,RD的竞争往往更激烈。因为这个时候,学校手里已经有了一堆ED和EA的学生名单,剩下的位置肯定不多了。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实力不够强,或者想给自己留条后路,RD可能是更好的选择。
说到实力,其实每个申请者的背景都不一样。我有个同学小李,他申请的是ED,最后被拒了。但他告诉我,他其实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。他说:“我当时申请ED是因为觉得学校特别适合我,但我文书写的太普通了,面试的时候也没表现出足够的热情。”后来他转战RD,申请了几所排名稍低一点的学校,结果顺利拿到了offer。
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小王的。他是个学霸型选手,托福SAT成绩都很高,课外活动也很丰富。他一开始申请了ED,结果被录取了。但他后来发现,其实自己更喜欢RD时申请的那所学校。他说:“ED的学校确实不错,但RD的那所让我更有归属感,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后者。”
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问,到底什么时候该选ED,什么时候该选EA,什么时候又该选RD呢?说实话,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。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。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个学弟,他觉得自己背景一般,所以选择ED。而小李则是因为文书和面试准备不足,才决定放弃ED转战RD。所以我觉得,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判断。
最后我想说的是,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,早申请都是一把双刃剑。它能让你提前锁定心仪学校的机会,但也可能让你错失更好的选择。所以,在做决定之前,一定要好好评估自己的实力,做好充分准备。毕竟,申请大学这件事,比拼的不仅是分数和成绩,还有你的心态和策略。
好了,以上就是我对美国大学早申请的一些看法。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。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者想法,欢迎随时跟我分享。
```